青春已經如同夢想、價值這些詞彙一樣氾濫,
但除了青春,很難找到更符合這部電影的形容,
在對愛情的幻想和尋求自我獨立過程中,

李奧納多用自身的倔強、純真,找到了簡單自在的幸福,
「愛情的模樣」微甜。














身為盲人的主角李奧納多,在成長的過程中也體認到自己的不一樣,
但在青少年時期是矛盾的,既希望能與眾人維持某種程度的一致性,
又希望能找到屬於自己最特別的經驗,而這在電影裡的命題,
融合成了一種自我獨立的追求,一樣和不一樣,都是我自己的選擇。



於是李奧納多和父母發生了衝突,一次次試著掙脫父母的關心,
兩次的「餐桌會議」,雖然本質上都是爭取父母的同意,
但從露營同意書的消極隱瞞、希望擁有和同學一樣參加、平凡的權利
到出國交換的主動說服、爭取的是出走及離開同學們的機會,
李奧納多對自我控制的慾望更加強烈,也更有勇氣做出選擇。


在溫馨的父子刮鬍對話後,衝突終於轉化成了互相理解,
因此雖然本片並未探討父母對於主角性向的意見,
但觀眾心中能夠預想的結果,是正向的快樂結局。

 
電影中安排了兩個只屬於李奧納多的橋段,
浴室的親吻練習帶出了主角對於愛情及吻的美好想像,
在溫柔和細膩的動作中能夠感覺到主角的純真和渴望。
另一段在深夜裡李奧納多穿上嘉布列爾的外套,
想像外套象徵的擁抱以及熟悉的味道,
暗示李奧納多對嘉布列爾的情感從友誼提升到了另一個層次
也能夠想像在盲人的世界裡,這種依賴感又因此而放大了許多。


相對於輕描淡寫的同志主題,本片更強調盲人情感。
嘉布列爾一開始與李奧納多互動的兩個橋段:看電影和看月食。
在電影院嘉布列爾耐心地描述場景及劇情,

看月食也生動的利用小道具解釋原理,雖然兩者都是李奧納多無法看見的,
嘉布列爾貼心的舉動讓主角和一般人的生活體驗有了連結,
終於有人自然真誠、不帶任何顧慮的與他相處,
這種感動是喬瓦娜也不曾給他的,雖然她也是真誠的對待他。

而後嘉布列爾向李奧納多學點字書、兩人共同享受音樂和舞蹈,
兩個人的互動終於擁有共通性而成熟,昇華了友誼並產生情愫。
因此才有在派對後嘉布列爾突如其來的吻、兩人互相表白後的吻,
成全了這部電影主角最強烈的渴望:愛情與吻。

 


喬瓦娜是李奧納多最好的朋友,
但在嘉布列爾出現之後陪伴李奧納多的「責任」被取代,
「被需要」的感覺對任何人來說都是無可取代的,
更何況她一路相伴、不離不棄,雖然是自願,
但仍難以接受自己對他人不再重要,
另一方面她也悄悄的被轉學生嘉布列爾所吸引。
劇末雖然安排了新的轉學生,給予觀眾想像空間,
但我想喬瓦娜從忌妒到成全和祝福,祝福中又有遺憾才是最真實的情感。

 


本片的互動處理細膩、自然而動人,體現了人性中共同的情感,
有許多同儕互動、家庭關係的橋段都描繪得貼近生活,
劇情的推動也圍繞著主角生活中的幾項事件、環環相扣、饒有趣味,
全片溫暖、浪漫而不做作,觀賞體驗非常愉快。
而隱藏在青春命題下的同志議題,也與自我追求融合,
在片尾李奧納多勇敢牽起嘉布列爾的手之時,
向所有世人宣告這就是他們的選擇,而且你我都能感同身受。
身邊有許多同志朋友,在追求愛情和幸福的路上面對挫折和阻礙,
雖然很老套,但我相信愛總是能夠戰勝一切,就是那麼自然。

終於,在微風之中,不只李奧納多、嘉布列爾、喬瓦娜,
你我也能「看」見了愛情的模樣、純真的模樣、青春的模樣。